• 孙德忠:用“勤”字铸就一生忠于职守的好干部 
  • 来源 : 大连日报     日期 : 2015-11-09    

     

    本报记者徐伯元

     

        7月23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孙德忠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2岁。一场充满悲痛的震动在全市发改系统,以及作为他的服务对象的企业中蔓延,很多认识孙德忠的人都说:我们少了一位勤勤恳恳、忠于职守的好干部。

     

        一个“勤”字,贯穿了孙德忠30多年来的工作。他立足本职,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心血,以实际行动书写了辉煌而精彩的人生篇章。

     

        他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孙德忠1962年10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大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财务审计处副处长、技术进出口处副处长、综合计划处副处长,大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贸易促进处处长,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外资金利用处处长、外资与贸易服务处处长、工业经济处处长;2011年5月起,任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无论是在对外经贸领域还是在发展改革战线的前沿,孙德忠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干事创业上,在金普新区申办、汽车整车项目落户、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纳入国家产业规划等一批事关我市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孙德忠全程组织和跟进大连金普新区申报工作。组织拟定《研究工作方案》,带领工作人员赴国家发改委汇报工作;组织调研并形成大连设立金普新区的基本思路,组织开展相关规划研究工作,为金普新区成功获批倾注了大量心血。

     

        孙德忠积极谋划,争取将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纳入国家发改委《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使其成为国家七个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也是东北唯一一个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孙德忠为保税区在引进奇瑞、东风日产等3个汽车整车项目中,与项目组一起,到国家发改委做了大量协调争取工作。他对汽车产业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逐一研究,准备了多种争取预案,取得了国家发改委为大连整车项目的引荐、协调、实施等方面的支持;在他积极协调下,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同意备案,一周内报送材料,及时予以批复。

     

        孙德忠常说:“要做事儿,就要想办法把它做成。”他这么说,也这么做。在2006年,他到国家发改委汇报工作时,得知国家正为博格华纳汽车变速箱模块项目寻找生产地点,而多个地区都在争取。他敏锐地分析这个项目对拉长我市汽车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他回来后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在市领导指示下,通过他锲而不舍的努力,使这个项目最终落户大连,并建成投产。

     

        他始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

     

        孙德忠说过:“现在我们的党和政府面临很多事要解决,压力大,我们不主动想事、不主动做事、不敢担当,要我们作什么,我们不能像有的人那样,不想事、不干活。”

     

        孙德忠始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通晓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熟知全市企业优势,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业绩。他积极争取将瓦房店市列入了《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范围,使瓦房店进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对华铜矿塌陷区改造专项资金;积极推进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搬迁改造项目和恒力集团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等石化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大连金重大型煤化工装备国产化、中国一重大型石化装备基地项目和瓦轴高端装备轴承项目等重大装备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通用航空、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

     

        孙德忠把企业真正当作服务对象,想企业之所想。大连融科储能从事的是新能源领域中的新兴产业,孙德忠见证了融科从研发到中试直至产业化发展的全过程。该企业的王晓丽博士说,从企业初期开始,孙德忠就一直给予关注和支持,多次来企业调研,为融科出谋划策。在他的指导下,融科储能充分挖掘自身实力,成功申报成为国家能源液流电池重点实验室,是极少数民营企业能够达到的国家级平台。孙德忠对企业和产业发展积极提供建议,为更好地推进项目产业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他细致研究政策,调研项目可行性,让国家政策和企业发展真正融合起来,达到企业需求与政策要求相契合,提高了政策执行力,让企业认知政策,让政策找到了着力点。

     

        他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孙德忠的一个同事回忆,平时给他打电话,发现“他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

     

        多年来,孙德忠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跑项目、盯项目往往起早贪黑、吃苦耐劳,准备洽谈材料常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长年超负荷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为争取项目、政策,孙德忠频繁到北京出差,通常6时多出门坐最早的飞机,后半夜才回来,有时一周要往返三四次。为了“盯”住项目,经常在北京一呆就是三四天。

        7月初,一个同事见孙德忠在翻看体检报告,就问结果怎么样。他苦笑一下说:“老毛病了,这么多年了总是这些问题,心脏早搏、血压高、血脂厚。而且最近感觉特别容易疲劳。”同事劝他别这么拼了。他说:“真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可是现在东北经济不景气,大连的日子不好过,咱们搞经济的部门本来事务就繁杂,现在压力更大了,会都开不完,根本不可能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休假。等等再说吧。”

     

        孙德忠去世前几天的日程依然排得满满当当。7月17日,周五一大早,他带领工作人员到旅顺中远造船公司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企业二期项目前期手续问题。中午打电话,要求相关处室立即收集整理北京市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信息和材料,为市政府代表团去北京发改委调研非首都功能疏解做准备,研究我市如何对接和承接北京产业转移。20日上午,他随我市代表团乘最早的航班飞往北京,上午在北京发改委调研,下午又赶到国家发改委汇报西中岛石化基地项目前期筹备情况。然后,由于临时增加第二天与中石油洽谈项目工作,推迟了原计划当天返回大连的行程。为筹备第二天洽谈,孙德忠连夜组织材料,一直工作到下半夜1时。第二天早上,为避开北京上下班拥挤的交通,他6时起床赶往中石油总部,沟通衔接长兴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推进事项。到了暑期,北京到大连的航班机票非常紧张,而他要尽早赶回大连处理工作事务,项目洽谈又往往无法确定结束时间,于是预定了21日当天12时35分、15时55分、17时20分三趟回连航班。最后,与中石油的洽谈在11时30分结束,他又马不停蹄在停止办理登机牌前3分钟赶到机场,下午1时40分到达大连,中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就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7月22日,孙德忠上大学的女儿从外地回连,他晚上加班,很晚回家,没有和女儿吃上一顿团圆饭。7月23日傍晚他在加班时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竟成了他与妻女的永远离别。